現在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機會更多了,但成功率卻也變得更小了,不同的兩個人,一樣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,為什麼結果卻大不相同?那究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要怎麼樣才能取得成功?要怎麼樣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成長?就讓我們看看這本書是怎麼說的吧!
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無數多的資訊,從電視、手機、電腦等等接收而來,幾乎可以說是只要有網路的地方,你就不得不接收到這些訊息,不管這些訊息是有用或者是無用的,而現代人或許有些資訊恐慌症,深怕比別人少接收到什麼資訊,上網就像是在無邊際的大海裡游泳,永遠看不到地平線,而其中有三種人,會在這無邊際的資訊海洋中溺水而亡,但可怕的是,這些人身邊還有一群同樣迷失的人相互按讚求安慰,全然不知自己身陷在被時代淘汰的洪流當中,先來看看自己是不是當中的這些人吧!
第一種時代溺水者: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
如果你沒有馴服注意力的能力,你的時間和思維會被完全打碎,這種人很容易被外在的資訊所影響,忘記了自己真正該做的事
第二種時代溺水者:無法過濾資訊,找不到重點的人
網路上的資訊這麼多,你要如何去判斷真假?能夠學習的書和課程那麼多,究竟要如何選擇?同時進行的工作這麼多,到底哪一個要先完成?當你無法過濾資訊時,只會感到無所適從,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才好
第三種時代溺水者:不理解系統,無法與陌生人連線協作的人
未來的時代,可能會出現許多完全沒遇過的困難和工作,光靠自己或是過往的經驗已經不夠,唯有透過一群人的合作激盪,才更有機會解決問題
那究竟在這樣的一個世代中,要怎麼樣才能脫穎而出呢?我認為重點分為兩大部分
第一部分:選擇
頭部效應:站位比努力更重要
頭部:你所在的領域中,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地方
原則:先鎖定價值,再創造優勢
書中舉了一個例子,有一個原先在北京做程式設計的男人,在婚後決定要回三線城市的老家,,一般人可能就會想,以他程式設計的背景,在老家能夠做些什麼,但作者說了,先鎖定價值,再創造優勢,這個男人發現,在這個三線城市裡,有不少的企業主在煩惱自己的企業該怎麼轉型網路,因此他便利用以前在北京的經驗,協助這些企業轉型,反而創造出了更多的獲利,因此千萬不要被自己認為的優勢所迷惑
其實我覺得簡單講就是選擇比努力重要,要是你選了一個錯誤的方向,就算你付出了再多的努力,也是白費力氣
第二部分:學習
用提問學習
以「問題」為中心來學習,並在學習前,想明白為什麼要學(Why),要學什麼(What),如何學(How),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
用連線思考
並且要進行跨界連線學習,,用答案換答案,在遇到問題時,思考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?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麼?
用輸出整合
知識IPO:把知識變現成價值
I:輸入問題(Input a question)-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
P:解決問題(Problem solving)-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
O:輸出產品(Output)-通過諮詢研發,授課整合和寫作,讓思想產品化
不要害怕分享
很多人不見得願意幫別人解決問題,因為他會認為,自己好不容易想明白的事,怎麼能一下子就告訴你,但最能夠檢視自己學習成果的方式就是輸出,而檢驗輸出的最好方式,就是實際去解決一個問題,在這同時你也重新驗證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